交往交流交融 用心用情用力

作者:拉姆次仁发布时间:2019-07-17 来源:拉萨晚报

  北京市第八批援藏工作队三年来秉承着积极实施“精准扶贫”工程,继续改善民生、凝聚人心;深入实施“富民兴业”工程,继续提升援藏工作效果;全力实施“民族团结”工程的工作理念,三年中,通过干部间的交流、群团组织、产业、项目、技术创新、医疗健康、教育教学、文化等方面促进了京拉两地交往交流交融。

  交往交流交融覆盖面更加广泛

  2018年北京市党政代表团赴拉萨回访进一步推动了北京市援藏扶贫工作,对北京对口支援拉萨市工作进行了现场部署。

  同年,门头沟区总工会党组书记、主席陈波带队赴堆龙德庆区总工会就扶贫协调和支援合作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通过学习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深入挖掘当地的文化,加强文化交流、加大交流学习,加强阵地建设。结合两地工会工作实际,共同吸取好的经验做法,开创工会工作新局面,共同致力于更好地为广大职工群众服务。

  此外,北京援藏干部先后安排了科技专家拉萨行、对口支援拉萨妇女创业就业、“儿童先心病”救治、西藏生源毕业生就业援助、首都艺术家拉萨行、“组团式”教育、“组团式”医疗、“京藏宏志班”游学、提升领导干部科学化管理能力等计划内交流交往项目。

  拉萨北京实验中学位于拉萨市教育城,走进拉萨北京实验中学,记者看到学校教学大楼、综合楼、学生宿舍楼、400米田径场、室内体育馆、12个篮球场、图书馆等各项设备一应俱全……这是一所北京市投入援藏资金2.5亿元对口援建的,为把学校打造成为“家门口的西藏内地班”,北京市选派第一批援藏教师赴该校开展“成建制”教育援藏模式。

  “我们学校有着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严格的规章制度,还有丰富的课外活动,援藏老师对学生很负责。我能在这么漂亮的校园里学习生活,觉得特别幸运。”拉萨北京实验中学学生德吉卓嘎告诉记者。这是对北京援藏干部、拉萨北京实验中学北京援藏教师的最大肯定。

  “‘支教’这个词在我22岁那年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就出现在我的脑海里,在2018年5月之前,我从没有将‘支教’和‘西藏’两个词联系到一起,也没有想过机会能降临到我的身上,但就在那次校务会上我听到了这个消息,说实话内心很激动,同时也很忐忑。到拉萨去支教,需要克服很多困难,我几个晚上都没有睡好觉,但我最终还是把自己说服了,我要为了我的梦想去争取、去努力、去奋斗。我用了一周的时间给家里人做思想工作,跟校长、书记长谈了一次,恳求上级组织能同意我的请求,之后交接了两周的工作,体检过关。于是,我的西藏支教梦就这样开始了。”拉萨北京实验中学教师梁新告诉记者。

  2018年7月,梁新离开了家乡北京,奔赴美丽的西藏,在拉萨北京实验中学正式开始履职。梁新在走的时候,跟家人只说了保重,跟领导只说了放心。他的心里只有一个信念:撸起袖子加油干!

  “那年,来到这所学校后第一次见到当地的老师和学生,学生是那么的朴实无华,那么的热情,他们有礼貌但有时很害羞,他们好学、勤奋。当地老师工作的热情和执行力深深地感染了我。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一直与他们在一起。”梁新说。

  “京藏宏志班”是梁新来到这之后听到的一个新名词。2017年,拉萨北京实验中学在初一年级开设了全区第一个“京藏宏志班”,面向拉萨市两区两县招收建档立卡户学生31人。北京援藏指挥部每年投入50万元专项经费,为班级配置优质师资力量、教学资源,量身设计课程体系。2017年9月24日至10月4日,学校在“京藏宏志班”开展了为期12天的“感恩祖国、圆梦首都”游学活动。同时,拉萨北京实验中学与北京市广渠门中学和北京市宏志中学签订了“京藏友好学校”协议。来自当雄、堆龙德庆、尼木、城关等县(区)的困难家庭学生走出西藏,在首都北京开阔了眼界,增添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希望。

  2015年,在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国家政策下,7省市65家医院对口帮扶西藏自治区“1+7”医院,选最好的医院、建最好的团队、派最好的医生,4年来600多名医疗专家先后赴藏工作。

  “大家要有一个发现问题的眼睛、解决问题的脑子,积极与各个科室、老师沟通,达到最好、最高效的效果,这是院办工作中最主要的一部分。”拉萨市人民医院北京援藏医生姜心言与拉萨本地的医生们交流时说。

  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年时间,姜心言却为医院留下了不少“管理经验财富”。除了完成本职工作外,姜心言还为办公室总结了一套“出方案、定行程、写稿件、盯会场、做保障”的工作流程;考虑到医疗队宣传委员临床工作繁忙,主动承担起医疗队宣传工作,创造社会效益,打造医院品牌知名度。一年的时间,姜心言为医疗队撰写并发表了30余篇优良稿件……

  “在这一年我们新引入了行政查房制度,行政查房将临床科室和职能处室放在一起,一次查一个临床科室,一方面既能帮助临床科室快速解决一些问题,另一方面也帮助临床科室提升科室管理。”姜心言说。

  如今,姜心言已经圆满地完成了为期一年的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这一年的援藏工作在她的人生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也让她得到了成长。

  姜心言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医院办公室的同志们都是非常优秀的,希望他们在接下来的工作中继续强化院办管理职能,将医院规范化管理上升到精细化管理,真正的对标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北京和西藏虽然远隔千山万水,却未曾抵挡住北京援藏干部的热情,自2015年以来,连续四批总计60名北京援藏医生接力拼搏,支持拉萨市人民医院成功创成“三甲”医院。

  据统计,自2015年开始,全国各省市累计已选派600多名医疗专家组团进藏支援,解决西藏各族群众看病就医难题,为雪域高原送去了温暖和健康。目前,西藏有338种“大病”不用出自治区就能救治,1990种“中病”不出地市就可以医治,一些常见的“小病”在县级医院就能及时治愈,整个自治区危急重症病人的抢救成功率达到90.88%。

  交往交流交融内容更加注重实效

  北京市把增进京藏情谊、促进民族团结作为援藏工作的根本任务,机制健全、次数频繁、覆盖面广的交往交流交融项目和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加强京拉两市交往交流交融力度,使两地人员充分互动,为扶智扶志及扶贫脱贫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支撑,促进了京拉两地文化交流和人民情感的交流,切实达到了“京拉两地一家亲”的目的。

  北京市注重根据实际情况,多措并举,扎实推进“以业脱贫”,投入资金1.99亿元用于支持尼木县藏鸡原种保护基地项目二期建设项目、当雄县高原现代化畜牧业产业化示范园建设项目、城关区乳制品加工厂就业扶贫建设项目等16个产业项目,直接带动当地贫困群众参与产业项目,实现从单纯“输血”向增强自身“造血”能力转变。

  走进当雄县龙仁乡郭庆村的牦牛育肥合作社,牧场里牛棚、饲槽、饲草库、防疫室、水井等设施一应俱全。合作社为牧民们提供了畜产品销售、加工、运输、储藏以及与畜牧业生存经营相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北京市第八批援藏工作队为当雄县龙仁乡郭庆村通过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带动当地企业和贫困家庭脱贫致富的效果突出。

  当雄县龙仁乡郭庆村牧民达瓦讲述起该项目启动时的情景时,仍激动不已:“租赁的土地有分红,自己到牧场当饲养员,一年又能增加几万元的收入。”

  “德吉藏家”位于堆龙德庆区乃琼镇波玛村5组,是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工程基础上建设起来的,也是当地村民的致富项目。该项目采用“政府+企业+合作社(集体经济组织)”的股权结构,形成了政府主导、企业运营、合作社参与的“三位一体”产业扶贫模式。项目由北京援藏资金6000万元建成,由农户组成的藏家旅游合作社提供劳动力支持。这种“家店合一、上下合住”的藏家民宿模式,使得居民的生活资料转变为生产资料,旅客也能深度体验到藏族村民的生活习俗,波玛村的群众不出家门就实现了就业创业。

  项目和活动极大地密切了两市的经济、社会、文化、人员联系,让拉萨各族群众真切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在交往交流交融活动中,两市的干部群众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建立了血浓于水的兄弟情谊。同时,两市交往交流交融活动还有效地促进了拉萨市及受援县(区)的农牧业、旅游业、科技、教育、卫生、贸易、金融、司法等领域的大发展。

  交往交流交融活动使藏汉感情更加深厚

  堆龙德庆区乃琼镇波玛村易地扶贫安置点的村民次罗布一脸喜悦地向记者诉说着自己的幸福生活:“现在的房子是两层小楼,有院子,有独立的卫生间和厨房,住得很舒适。多亏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我现在的生活太幸福了!”新生活让次罗布更加坚定了跟党走的信念,也对自己与家人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在对口支援过程中和“携手奔小康”活动中,北京、拉萨两市的干部群众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北京市把增进京藏情谊、促进民族团结作为援藏工作的根本任务。援藏干部视西藏为第二故乡,舍小家、顾大家,身体力行维护民族团结,深入开展结对认亲帮扶工作,深入农牧区与农牧民群众同吃住、同学习、同劳动,为拉萨发展稳定和民族团结用心、用情、用力。同时,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组织开展了“京藏一家亲”、民族团结夏令营等10大品牌活动,积极搭建起两地交流合作平台,与拉萨各族干部群众建立了血浓于水的兄弟情谊,以实际行动赢得了广泛赞誉,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治国必先治边、治边必先稳藏”的重要指示精神。

  为一如既往地做好援藏工作,给第八批援藏工作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北京市第八批援藏干部表示,外部困难可以战胜,内心收获的温暖就是战胜困难的力量源泉,千百万期盼的眼神中,期待和信任就是最好的证明。

友情链接